Android | iOS
下載APP
——閱讀《人口戰略-人口如何影響經濟創新》
◎夏學杰
創新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未來和命運。“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一個國家的創業活力與這個國家的人口年齡結構密切相關。人口老齡化程度越高,創業和創新活力越弱。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研究教授梁建章分析了規模效應、聚集效應、流動效應和老齡化效應,利用最新的經濟理論和國家數據分析了低生育率對經濟的影響,并就如何圍繞人口優勢提高創新能力,以及如何提高人口出生率提出建議。
低生育率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大約在200年前,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發表了著名的人口理論。該理論描述了以下邏輯鏈:技術進步可以促進人均收入的短期增長,但收入的增長很快會導致人口增長和農業生產率的下降,最終消除人均收入的任何增長。
在這方面,作者在書中表示,馬爾薩斯理論很好地解釋了工業時代以前的世界經濟,即在農業社會,技術進步非常緩慢,生產率的緩慢提高將導致人口增加,人均耕地的減少抵消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效率提高。但現在它已不再適用于現代經濟。首先,在發達國家,農業占GDP的比例不到5%,農業不再像以前那樣占據重要地位。其次,人口增加會降低生產力的邏輯不適用于工業和服務業。這是因為工業部門所需的資源強度遠低于農業,由于技術創新,人類發現了許多新材料和能源,自然資源不再是制約現代經濟發展的瓶頸。
作者認為,為了使創新保持在更高的水平,一個國家需要大量的年輕和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而不是馬爾薩斯理論認為的人口規模較小。
事實上,后工業時代與馬爾薩斯預測完全相反,人口爆炸現象沒有出現,到21世紀,人口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幾乎所有國家都經歷了生育率的急劇下降,許多國家的人口扣除移民后不再增長。人口增長的逆轉和低生育率危機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
數據顯示,20世紀60年代世界平均生育率為4.9,即每個女孩平均有4.9個孩子。到2000年,生育率只有2.7,到2020年只有2.4。生育率下降不僅出現在發達國家,也出現在中低收入國家。即使是被視為未來人口增長驅動力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和地區,生育率也會下降到世代替代水平以下。在21世紀,世界總人口很可能會逆轉,從正增長到長負增長。
人口規模是創新競爭的基本變量
如何使一個國家更富裕?除了創新,還有很多關鍵因素。這些因素包括穩定的政府、產權保護、良好的基礎設施、健全的金融體系、良好的教育和開放的貿易。作者在書中指出,大多數中等收入國家都有這些要素。例如,泰國擁有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大學入學率和貿易開放性也很高,但泰國不能被稱為發達國家。差距在哪里?通過比較,作者發現高收入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的差異往往是創新能力。
為什么創新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全球化使創新的回報比以前更豐厚。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創新知識或產品傳播得更快、更廣泛,可以加速創造更多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創新就是創造新的工具來代替人類的工作。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創造工具,但只需要更少的人來操作它們。因此,越來越多的資源將流向工具創新者而不是操作者。創新是中等收入國家能否達到高收入水平的最重要因素。
為了更好地解釋創新與人口的關系,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創新模式,用以下公式表示:人口×人口能力×(內部交流+外部交流)=創新。
作者認為,由于創新來自思想交流,一個國家的創新不僅取決于人口數量,還取決于人口能力、內部交流和外部交流。人口能力是指人口中的平均個人能力,包括人才、教育、經驗、能源、溝通能力、冒險能力等。內部交流和外部交流是指國內外交流的暢通性,涵蓋信息、商品、資金等形式。
作者非常重視規模效應。作者認為,在幾個最重要的人口效應中,人口規模是創新競爭的基本變量。一個人口眾多的國家有著巨大的市場和巨大的人才池。與人口眾多的小國相比,它有許多不可復制的優勢。比如理想的產業結構就是要有幾家大企業,這樣才能形成規模和競爭。然而,只有人口大國才能培育出規模大、競爭激烈的企業。例如,中國有三家巨型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京東和拼多多),因為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比美國大得多,足以容納許多巨頭。相比之下,美國只能在亞馬遜上脫穎而出。至于電子商務市場較小的國家,如英國、德國和法國,幾乎沒有本地電子商務巨頭。
作者還介紹了創新模式中的人口能力和老齡化效應,并詳細分析了老齡化如何影響整個社會的創業精神和創新活力。通過對日本等發達經濟體數據的分析,作者發現,在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創業活動要稀少得多。例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人口老齡化迅速加劇,其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持續下降,過去30年經濟持續低迷。日本的案例很好地說明了人口能力與數量的關系。20世紀60、20世紀70年代,日本人口不僅年輕,而且數量也在增加。雖然大多數年輕人來自貧困家庭,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成為杰出的企業家和科學家。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初,隨著年輕人口的減少,盡管日本的教育支出有所增加,但其創造力和創業精神卻有所下降。在20世紀60、20世紀70年代,許多日本畢業生在美國頂尖大學學習,對提高人口能力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近年來,來自中國、印度和韓國的畢業生數量遠遠超過日本。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在過去的10年里,日本在美國大學攻讀研究生的人數下降了27%,而來自中國、韓國和印度的學生則翻了一番多。學生素質下降的原因很可能是“阻擋效應”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就是說,當一個國家變老時,年輕人的晉升前景黯淡,努力工作的回報降低,所以他們的進取精神也會下降。由于日本陷入生育率低、勞動力萎縮和人口老齡化的陷阱,影響了年輕人的素質和數量。
作者還分析了內外溝通強度如何影響創新。作者認為,大城市的擴張可以充分發揮聚集效應,增強創新,刺激經濟增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緩解房價,減輕婚姻和育兒的壓力,提高生育意愿。
建議提高人口出生率
為了鼓勵生育,各國政府已經開始采取行動,除了提供良好的生育福利外,還試圖建立鼓勵生育的文化。許多鼓勵婦女多生孩子的海報張貼在俄羅斯的街道和地鐵上。俄羅斯向有三個以上孩子的婦女頒發榮譽勛章。如果一個女人能撫養三個以上的孩子,政府不僅會給她頒發“英雄母親”獎章,還會給她獎金。一些城市甚至為懷孕設立了“懷孕假期”。法國政府向有四個或更多孩子的母親頒發榮譽獎章。
在這方面,作者分析了世界各國的人口政策,并提出了中國未來的人口政策建議,涉及財政補貼、教育改革、城市化戰略等方面。作者總結道:總人口創新戰略是通過財稅補貼幫助家庭降低養育成本,通過房地產改革降低購房壓力,通過教育改革降低入學考試壓力,通過生育福利降低職業機會成本,通過加強對外開放增加外部交流。作者還建議適當縮短學制,減輕社會和家長的撫養壓力,讓年輕人畢業后有更多的時間結婚,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有更多的時間墜入愛河,建立家庭,發展事業。當然,全社會也需要認識到人口對國家創新、國家競爭力和文明繼承的重要性,提供足夠的資源和財政資源,設計和實施強有力的鼓勵生育政策,以避免低生育率。
十多年來,作者一直致力于人口問題的研究。這本書不僅展示了其長期的學術訓練積累和對家庭和國家的深刻感受,而且具有獨特的視角和發人深省的思考,有助于提高人們對人口問題的理解和關注。作者在序言中說,我希望這本書能讓那些反對鼓勵生育的人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人口問題,并對那些認同人口和創新關系的人發揮吸引力的作用。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insurance/18894.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