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上汽集團對清陶能源的額外投資不超過27億元,間接持有清陶能源約15.29%的股權,成為其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清陶能源是國內固態鋰電池產業化的領導者,率先實現了固態鋰電池產業化,至少進行了7輪融資
□清陶能源計劃成為固態電池行業的“獨角獸”后,實現a股上市、打造固態電池產業集群走向世界的目標
□贛鋒鋰業、聯鴻新科、富能科技、東風汽車等多家上市公司已深入布局固態電池
◎王玉晴 記者 俞立嚴
5月31日晚,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集團上汽集團和國內固態電池“獨角獸”企業清陶(昆山)能源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陶能源”)正式簽署合同,提出固態電池技術“10萬輛”大規模生產目標。據《上海證券報》近日采訪,自2023年以來,國內固態電池相關布局和工業化進展頻繁發布,整個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大規模應用時間越來越近。
據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上汽集團與清陶能源成立了固態電池聯合實驗室,共同推動了汽車固態電池材料、電池和系統的聯合開發。目前,第一代固態電池已完成裝載試驗。在實現“系統級零熱失控”的前提下,單體能量密度達到368瓦時/公斤(與磷酸鐵鋰電池相比,能量密度提高了100%以上),測試車輛最大續航里程1083公里。自2025年以來,雙方將共同推出新一代固態電池。相關技術方案可以大大提高電動汽車的里程,徹底解決“里程焦慮”;與此同時,電池成本也比磷酸鐵鋰或三元電池低10%至30%。
上汽成清陶能源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5月27日,上汽集團宣布將通過嘉興創奇風險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和嘉興創奇一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嘉興創奇一號)向清陶能源投資不超過27億元。本次額外投資完成后,上汽集團將間接持有清陶能源15.29%左右的股權,成為清陶能源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公告稱,此次額外投資將有利于上汽深化固態電池技術布局,提升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力。
僅僅三天后,上汽集團和青陶能源就正式簽署了增資擴股協議和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上汽集團負責人表示,上汽將進一步深化雙方長期雙贏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率先推動2025年固態電池技術“10萬輛”大規模生產,依托世界領先的創新技術,為消費者打造真正安全、節能、性價比高的“熱門電動汽車”。
根據協議,上汽集團將加快清陶能源現有固態電池產品在自主品牌車型中的產業化應用。2024年上半年,智能汽車配備固態電池的高性能、長壽命車型將首先實現大規模生產。
此外,上汽集團和清陶能源將于2023年成立合資企業,共同開發安全性能、能量密度和成本優于傳統磷酸鐵鋰電池的新一代固態電池產品。在此基礎上,自2025年上半年以來,上汽集團旗下的智己、飛凡、榮威、MG將推出多款相關批量生產車型,年銷量將超過“10萬輛”。
青陶能源成立于2016年,目前是國內固態鋰電池產業化的領導者,率先實現了固態鋰電池產業化,建立了國內第一條固態鋰電池生產線,建立了完整的獨立知識產權體系。
清陶能源聯合創始人兼總經理李錚說:“固態鋰電池不是單一產品,而是一條全新的軌道。在這條軌道上,整個電化學儲能的能量密度將得到更快的提高。”。
據不完整統計,到目前為止,清陶能源已經進行了至少7輪融資。除上汽集團外,還吸引了豐瑞資本、第一資本、銀杏、重慶商業投資、中國銀行投資、北汽產業投資、廣汽資本、昆山國創、恒旭資本等多家投資機構。根據清陶能源之前的規劃,公司成為固態電池行業的“獨角獸”企業后,還將實現a股上市、建設固態電池產業集群走向世界的目標。
許多上市公司深度布局固態電池
“通過全球努力,全固態電池可以成功。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云上宜賓高端論壇上,對固態電池的未來給予了放心。“現在世界上有無數人投資于全固態電池技術的創新運動。隨著ChatGPT技術的出現,新材料的探索效率大大提高,開發周期可以縮短。我們發現,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表的與固態電池技術相關的論文正在指數級增長,可以說技術正處于商業化的前夕。”
5月,贛豐鋰業表示,公司第一代固態電池已開始大規模生產,第二代固態電池的安全性能已完全滿足汽車規則的要求,樣品電池的循環性能已滿足汽車企業的要求。
5月,聯紅新科宣布與北京衛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蘭新能源)成立合資企業,開發、生產和銷售固態電池、半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關鍵功能材料。衛蘭新能源成立于2016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洪、北汽新能源前總工程師余惠根共同創辦。它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固態電池技術唯一的工業化平臺。其合作伙伴包括蔚來汽車、榮百科技、天齊鋰業等。
福能科技最近表示,固態電池項目是公司推廣的重點研發項目之一。公司擁有多年的研發經驗,取得了領先的技術成果。公司將加快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目前,半固態電池已逐步產業化。
今年4月,東風汽車宣布已完成新一代高比能固態電池的研發,其能量密度可達405瓦時/公斤,而目前行業內大規模生產的動力電池平均能量密度約為180瓦時/公斤。固態電池將于2024年攜帶,可支持1000多公里。
在全球范圍內,日本、韓國、美國、歐洲等地的汽車產業鏈正在競爭固態電池的大規模生產。其中,擁有固態電池技術專利最多的豐田汽車計劃在2025年前實現全固態電池的小規模生產,并在2030年前實現全固態電池的穩定生產。今年4月,本田表示,計劃在2024年啟動全固態電池示范生產線,生產的電池將用于2020年代下半年推出的車型。2030年,韓國計劃投資20萬億韓元(約151億美元)進行固態電池研發。歐洲和美國也有許多汽車公司巨頭以固態電池初創公司的形式進行布局。例如,大眾投資Quantumscape,寶馬和福特領先于電池初創公司Solid B輪融資Power。
中金研究團隊最近表示,觀察到固態/半固態電池的加速發展趨勢,預計今年許多汽車公司品牌將率先攜帶半固態電池進行大規模生產。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insurance/18793.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