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文章導航列表: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教育熱點是什么
如何加強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
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時期,在一般情況下,其心理發展是正常與健康的。但由于受認知水平和心理調節能力發展的限制,往往無法正確認識和理解各種自然、社會等現象,不會正確處理與父母、老師、同學的關系及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從而產生心理困惑,帶來緊張、焦躁與煩惱等不正常情緒。因此,我們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加強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以消除小學生心理問題的滋生,促進小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下面結合我的教學經驗,簡要分析一下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社會變動時期的需要 改革開放的繼續深入發展,隨著社會變革而產生的一些變化或暫時不可避免地滋生的一些因素,對青少年心理狀態產生消極的影響作用。 從家庭方面來看,家長的品德修養,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環境條件等對學生品德和心理成長有直接而有重大的影響,更別說“單親家庭”,“問題家庭”了。所以,家庭教育不當,是孩子出現心理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學校方面來看,激烈的升學競爭、片面追求升學率,頻繁的測驗,學生的分數排位和教師不適當的教育行為等,都可能導致學生陷入緊張、焦慮、擔憂、挫折等不平衡狀態中。 從社會方面來看,社會上一些負面影響,比如色情、暴力以及非法電子游戲廳、不法網吧等,都對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刺激。因此,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健康的心理去認識社會,自我調控,尤為重要。 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工作 當今時代的孩子的學習和工作比幾十年前的孩子要緊張得多,同時,他們還要面對許多消極的社會、家庭和道德等方面的現象,這些都會使兒童在心理上受到傷害。特別是許多獨生子女的家長,對孩子在物質上有求必應;生活上過度地保護和干涉;學習上過分計較成績,而對孩子的心理需求漠不關心。這種情況會導致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進而產生了心理障礙。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教師的常規任務,它反映了能否真正推行素質教育的問題。 許多家長過于追求分數,怕孩子考不好,在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后,又給孩子布置許多家庭作業;還有的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除了學習任務外,不顧孩子興趣與否,硬叫孩子去學美術、書法、器樂等,對孩子寄予許多不切實際的期望;有的家長之間互相攀比孩子的分數。冗長而又艱巨的競爭給孩子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學生身心疲憊不堪。一部分的學生學習成績總上不去,有些是因為自卑,覺得自己總比不上別人,認為在家長和老師心目中是差生,產生了被遺棄的感覺,他們喜歡獨處,不愛與人溝通,覺得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做什么事都鼓不起勁兒,因此也導致對學習消極對待。在我班里有個小女孩,她做事的動作特別慢,作業總是完成不了,家長由于缺乏耐心,由其自由發展,一段時間下來成績下降。我找來了家長,先教育家長不能不理小孩,告訴家長孩子不是智力有問題,只是動作慢了點,應該用鼓勵的方法讓她改掉壞習慣。然后我跟學生說:“你是可以做到的,我相信你!”。跟她說了學習上的優點與缺點,讓她對自己有信心。經過家長和她的努力,她現在基本上能在學校完成作業,對學習也有了興趣,成績保持良好。 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各科文化知識,使學生熱愛學習。 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改善人際關系 現在的小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對著是大人,大人習慣遷就小孩子,因此往往把孩子遷就成任性、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例如,我所教的班級的學生,學生之間常常會因為一點點小事而打鬧,問起原來時其實很小事,經了解發現,班里的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習慣了被長輩們遷就,形成了一種“惟我獨尊”的態度,一進入學校過集體生活時就不適應了。為了要改掉學生這種壞行為,我多次在班會課上為他們講道理,進行了幾次集體活動,例如集體合作清潔衛生,集體合作畫畫等,也利用家長會,教育家長們在家里注意不要讓孩子們過于任性和霸道。一學期下來,學生們有了很大轉變,同學之間互相打鬧的情況減少了很多。例如,當一位同學身體不舒服時,其他同學會關心、照顧他;當發現課室里有垃圾時,不管是不是在自己的座位上,也會主動去打掃等等。 社會交往,善待他人,正確處理與同學、家長、教師與集體的關系。通過這方面的駕御,可使小學生提高交往能力,學會調整人際關系,無論現在和將來都能在和諧、安逸、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工作和生活。 四、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未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不同的時代賦予人才不同的內涵。如果說,古代社會看重的是人的體力,近代社會所看重的是人的技能,那么,現代社會和未來社會將越來越看重的是人的心理素質。在信息化、市場化的更加復雜的未來社會里,是否能處理好人際關系,有獨創精神和開拓進取的品質,有堅強的意志和健全的情感,將是人才的重要內涵之一。如今,在美國的著名企業里,選拔人才不僅看專業水平,而且要進行專項心理測試。在國內的人才市場上,用人單位亦十分看重人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品質。“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育人為本。育人大計,正心為本。” 總之,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學會自我防止和消除產生心理疾病的各種因素,培養學生自我認知,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從而保持積極、樂觀、健康心態,具有重要的意義。
2023年教育熱點是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過去幾年里,教育界一直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包括智力、身體、藝術和道德等方面的發展,但在這個過程中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2023年,學生心理健康將成為教育界的一個熱點話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旨在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實現和良好心理狀態的教育,它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健康上,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和面對未來的挑戰。在當今社會,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壓力,包括學業、人際關系和家庭問題等。因此,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提供相關的教育和支持,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至關重要。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增強自信心,提高應對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并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以下是一些實踐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提供咨詢和支持服務。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支持服務,以幫助他們應對情感和行為問題。2.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知識。學校可以通過開展講座、課程和其他活動來教育學生心理健康知識,提高他們的自我意識和情商。3.提供情感教育課程。情感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情感能力和社交技能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健康的人際關系。4.培養良好的校園文化。學校可以通過組織各種活動和提供支持服務來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支持和歸屬感。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為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近日,教育部、衛健委、中宣部、中央網信辦等十七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學校比例達到95%,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比例達到60%。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表示,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學生成長環境不斷變化,疊加新冠疫情影響,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更加凸顯,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和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等還有待加強。為切實解決這些問題,《行動計劃》堅持全面發展、堅持健康第一、堅持提升能力和堅持系統治理的基本原則,提出更加健全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更加完善學校、家庭、社會和相關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的工作目標。
《行動計劃》部署開展五育并舉促進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心理健康監測、完善心理預警干預、建強心理人才隊伍、支持心理健康科研、優化社會心理服務、營造健康成長環境等八項重點工作。其中,各項重點工作均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包括中小學校要結合相關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編寫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讀本;組織研制符合中國兒童青少年特點的心理健康測評工具;組建面向大中小學的國家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與監測專業機構;各學校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縣級教育部門要建設區域性中小學生心理輔導中心;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中小學每校至少配備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等。
《行動計劃》強調完善以上任務落實到位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將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納入對省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評價,納入學校改革發展整體規劃,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和督導評估指標體系,作為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水平評估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內容。二是落實經費投入,加大統籌力度,優化支出結構,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經費保障。三是培育推廣經驗,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學校創新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healthy/34810.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