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行為矯正模式 B 信息加工模式 C 個人發展模式 D 條件反射模式 2、教師是學生集體的領導者,是紀律的監督、維持者,所以說教師可以擔當起( )
A 育人的角色 B 研究的角色 C 代理的角色 D 管理的角色 3、在幾種可能解答的問題情境中,個體傾向于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的認知方式被稱為( )
A 沖動型 B 沉思型 C 場獨立型 D 場依存型 4、桑代克在遷移研究中最大的貢獻是( )
A 發現了遷移的心理機制 B 最早進行遷移實驗研究 C 否定了普遍遷移的說法 D 用實驗事實否定了形式訓練說 5、經典條件作用理論的提出者是( )
A 巴甫洛夫 B 維果茨基 C 贊科夫 D 斯金納 6、老師在講慣性的時候,不僅舉出了固體的慣性現象,也舉出了液體和氣體的慣性現象,讓學生形成“一切物體均有慣性”的正確觀念,防止學生產生“只有固體才有慣性”的錯誤觀念。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充分運用了( )的作用。
A 比較 B 正例和反例 C 言語直觀 D 變式 7、下列直觀方式中,不屬于模像直觀的是( )
A 圖片 B 演示實驗 C 圖表 D 模型 8、( )是指空間上接近,時間上連續,形狀上相同,顏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構成一個整體為人們所清晰地感知。
A 組合律 B 活動律 C 強度律 D 差異律 9、到工廠進行參觀訪問屬于( )
A 模像直觀 B 形象直觀 C 感知直觀 D 實物直觀 10、有的學生看到銳角、直角、鈍角等圖形中都有兩條交叉的線,就認為角是由兩條交叉的線組成,這屬于( )
A 理性概括 B 感性概括 C 形象直觀 D 言語直觀 11、教師的教學監控能力真正提高的重要標志是( )
A 教學監控的敏感性增強 B 教學監控的遷移性增強 C 教學監控由他控到自控 D 教學監控達到自動化 12、下列不屬于教師教學反思成分的是( )
A 認知成分 B 思維成分 C 批評成分 D 教師的陳述 13、一般來說,考試之前的學習效率比平時高,這是因為( )
A 材料的性質影響識記的效果 B 對材料意義的理解度影響識記的效果 C 識記主動性和目的性影響識記的效果 D 對材料的組織影響識記效果 14、下列關于非正式群體積極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 能夠滿足大學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 B 及時解決問題 C 增強信息的溝通 D 有利于班集體的開展 15、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稱為( )
A 組織策略 B 復述策略 C 計劃策略 D 調節策略 16、以下屬于認知策略的是( )
A 在閱讀困難或不熟的材料時放慢速度 B 對每一天的活動,都列出一張活動順序表 C 將所學的知識再用實驗證明、寫成報告、做出總結 D 意識到不理解課的某一部分時,退回去讀困難的段落 17、心智技能形成過程中,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向頭腦內部轉化,由物質的、外顯的、展開的形式變成觀念的、內潛的、簡縮的形式的過程稱為( )
A 出生8個月左右 B 1歲左右 C 1歲以后 D 2歲左右 21、大學生對于個人未來的社會角色、社會義務、社會歸屬等方面的思考屬于( )
A 以學習成才為中心的自我探究 B 以社交活動為中心的自我探究 C 以個人未來的前途與發展為中心的自我探索 D 以自我的社會價值為中心的探究 22、認為理想自我難以實現甚至永遠不可能實現的,現實自我太不爭氣甚至無法容忍,但又沒法改變,這屬于( )
A 自我矛盾型 B 自我擴張型 C 自我否定型 D 自我萎縮型 23、柯爾伯格的有關兒童道德判斷發展階段的研究中,服從與懲罰取向階段屬于( )
A 習俗水平 B 前習俗水平 C 后習俗水平 D 權威水平 24、清楚地意識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則為中介的情感體驗稱為( )
A 直覺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倫理的道德情感 D 形象的道德情感 25、品德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它是( )
A 比較不穩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約的 C 時而穩定時而變化的 D 比較穩定的 26、陳述得好的教學目標必須符合三個基本要求:應陳述通過一定的學習活動后,學生的內在心理狀態的變化:應反映學習的類型,即使在同一學習類型中,也還應反映學生掌握的水平( )
A 應力求明確、具體,并可以觀察和測量,盡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實際的語言陳述教學目標 B 應反映學習的類型,在不同學習類型中,也應反映學生掌握的水平 C 應陳述通過一階段的學習活動后,學生的學習水平的變化 D 應該簡明扼要,可以操作 27、一個好的測量工具必須穩定可靠,即多次測量結果要保持一致,否則便不可信。這里所講的測量的一致性程序是指測驗的( )
A 效度 B 信度 C 區分度 D 難度 28、大學教師注重自身的教學方法、講授藝術的培養鍛煉,并逐漸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這說明該教師處于( )
A 教學心理的適應階段 B 教學心理的認同階段 C 教學心理的轉折階段 D教學心理的完善階段 29、( )是指個人對別人的意識,包括別人在場或與別人一起活動帶來行為效率的提高。
A 社會助長 B 社會消退 C 社會惰化 D 社會干擾 30、下列不屬于大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是( )
A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可塑性 B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矛盾性 C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完全獨立性 D 大學生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 31、由于看到鳥的飛翔而發明了飛機,這類創造活動的主要心理影響機制是( )
A 原型啟發 B 功能固著 C 負向遷移 D 定勢影響 32、認同是在思想、情感、態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度和行為( )
A 與他人基本相同 B 與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認可 D 與他人相接近 33、整合所學新知識之間、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是( )
A 精細加工策略 B復述策略 C 組織策略 D 計劃策略 34、常常用電吹風來吹頭發,卻沒想過用它烘干潮濕的衣服,這種情況屬于( )
A 思維定勢 B 原型啟發 C 功能固著 D 醞釀效應 35、集體規范的積極作用不包括( )
A 協調集體成員的活動 B 提高集體整合水平 C 統一集體成員的認識 D 有利于調動成員的積極性 36、在人際交往的( ),談話開始廣泛涉及自我許多方面,并由較深的情感卷入。
A 定向階段 B 情感探索階段 C 感情交流階段 D 穩定交往階段 37、下面不屬于宏觀的教學設計主要內容的是( )
A 制定教學計劃 B 制定教學目標 C 制定各門課程的教學大綱 D 制定教學成效考核的辦法 38、大學生的焦慮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來源并非是現實 ,而是他們的內心,其焦慮突出表現為( )
A特質焦慮 B 職場焦慮 C 考試焦慮 D 演講焦慮 39、大學生學習遷移策略中最突出的缺陷是( )
A大學生學習遷移的主動性過高 B 大學生學習遷移的內容過于復雜 C 大學生學習遷移策略的可用性問題 D大學生學習遷移策略的產生性問題 4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學習動力是( )
A 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期待 B 學習興趣和遠大的理想 C 教師的期待和遠大的理想 D 教師的期待和家長的期待 41、馮特創立了第一個完整的學習理論。( )
A 正確 B錯誤 42、在心理過程中,認知和情感是基礎,意志是將認知和情感轉化為行為的動力。( )
A 正確 B錯誤 43、記憶性知識也叫做描述性知識。( )
A 正確 B錯誤 44、從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末,這時的教育心理學已成為一門具有獨立理論體系的學科。( )
A 正確 B錯誤 45、按照現代認知心理學的理解,正確的問題解決方法往往是直接、顯而易見的。( )
A 正確 B錯誤 46、發現問題,是個體思維能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
A 正確 B錯誤 47、新手往往會在計劃與分析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因為他們考慮得更周到,在腦海里有了一些策略后,才會繼續往下做。( )
A 正確 B錯誤 48、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包括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口頭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
A 正確 B錯誤 49、情緒ABC理論認為,A是導致結果發生最主要的原因。( )
A 正確 B錯誤 50、高智力水平的人一定具有較高的創造能力。( )
A 正確 B錯誤 51、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有經驗的教師在“講課時,好象只是微微打開一個通往一望無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有意識地留下不講”這指的是創設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環境。( )
A 正確 B錯誤 52、個體對自我所持有的態度是自我意識的情感成分。( )
A 正確 B錯誤 53、每一個人對于別人而言都猶如一面鏡子,反映從它面前走過的人,即所謂“投射效應”。( )
A 正確 B錯誤 54、悅納自己就是大學生對自己的本來面目持認可、肯定的態度。( )
A 正確 B錯誤 55、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和傾向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道德品質。( )
A 正確 B錯誤 56、文化相對主義認為,道德教育的任務是讓個體掌握整個國家所屬文化的道德準則體系。( )
A 正確 B錯誤 57、教師在對學生實施品德教育時,說教的方式要比誘導式教育更好。( )
A 正確 B錯誤 58、常聽別人有人說“我就破罐子破摔了”等話語,這是人在無能為力的狀態下表現出來的“刻板印象”。( )
A 正確 B錯誤 59、心理衛生是以增進人們的心理健康程度為目標的。( )
A 正確 B錯誤 60、大學一年級新生面臨的變化主要有三個方面:環境的變化、人際關系的變化、學習方式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