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誰來對基金資產的安全負責、如何更好地守護底層資產,是私募業及相關方必須直面回答的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私募管理人、托管方以及銷售渠道須形成合力,夯實私募行業發展的基石。據悉,多家私募管理人已在合同層面對投資范圍、嵌套層級等方面做了優化約定,并提高了信息披露的頻次與質量。多地監管部門則對轄區內私募開啟檢查,針對未托管產品、產品嵌套等情況進行排查,避免底層資產“裸奔”
◎編輯 馬嘉悅
十幾億元存款不翼而飛,卷款“跑路”,挪用基金資產……今年以來,這些事件不時鏈接著私募行業,給投資者帶來了不安全感。
8月,多位投資者向上海證券報編輯反映,無法贖回在某浙江私募購買的現金管理類產品,查詢銀行流水得知,作為基金底層資產的大部分存款已被人轉走。
令市場驚訝的是,一只正規托管的私募基金,竟會出現底層資產不翼而飛的情況。這并非私募業首次出現基金資產安全問題。從去年華軟新動力產品“爆雷”,到今年瑞豐達資產“跑路”事件,私募基金資產的安全性引發廣泛關注。
誰來對基金資產的安全負責、如何更好地守護底層資產,是私募業及相關方必須直面回答的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管理人、托管方以及銷售渠道須形成合力,夯實私募行業發展的基石。據悉,多家私募已在合同層面對投資范圍、嵌套層級等方面做了優化約定,并提高了信息披露的頻次與質量。多地監管部門則對轄區內私募開啟檢查,針對未托管產品、產品嵌套等情況進行排查,避免底層資產“裸奔”。
私募風波: 底層存款不翼而飛
8月,一位投資者向編輯反映,購買了某浙江私募旗下風險等級極低的產品,購買時銷售人員稱產品底層投資于某銀行的協議存款。但是,今年7月該私募發布公告稱,銀行沒有按照約定提供估值明細,產品不能進行凈值更新,贖回業務也隨之暫停。
從投資者提供的銀行流水來看,從2019年2月19日開始,這家浙江私募通過“月月盈”“長實”“長秀”等系列產品投向某銀行的協議存款,截至6月28日,存款合計余額本應超過12億元,但實際存款僅為8萬多元。
據編輯了解,這家浙江私募是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正式登記的管理人,產品也存在券商托管方,為何基金底層資產不翼而飛了?
對此,涉事各方各執一詞。銀行方面稱,私募基金合同曾約定不得開通網銀,不過私募管理人與銀行簽訂補充協議開通了網銀。而私募表示,是銀行方面違反規定開立網銀,導致基金專屬協議存款賬戶資金被轉出。
這并非私募業首次出現基金資產安全問題。據公開資料,今年5月,瑞豐達資產“跑路”事件曾引發軒然大波。該私募通過層層嵌套、集中投資新三板、規避信息披露等方式,“套走了”數十位投資者的本金,如今已被證監會立案。去年11月,一則“杭州私募造假跑路,引發百億FOF私募華軟新動力踩雷”的消息也備受市場關注。杭州瑜瑤、深圳匯盛等私募也因多層嵌套、違規信息披露等情況,令旗下多只產品陷入贖回危機。
“接二連三的跑路、‘爆雷’,讓私募幾乎成了‘詐騙’的代名詞。”滬上某頭部私募的市場人士直言,如今的私募基金行業面臨巨大信任危機,許多個人投資者不僅不愿購買私募產品,而且希望盡快贖回。
某FOF私募的一位人士也透露,去年“杭州私募跑路”事件發生后,公司旗下產品被贖回超過50億元,目前管理規模只有高峰期的一半。
投資者對私募基金的不信任,在數據上也得到了體現。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20732家,管理規模為19.69萬億元,而在去年9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達21730家,管理規模為20.81萬億元,不到一年時間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縮水超1萬億元。
靈魂拷問: 哪里出了問題?
自私募陽光化以來,私募管理人和基金產品不僅要在中基協登記備案,而且其產品運作還要有托管方,基金資產安全本該有保障,為何如今風險頻出?業內人士給出的答案是:有漏洞。
首先,部分私募管理人在合規方面存在漏洞。
據某私募人士透露,FOF產品底層投資其他基金產品,需要定期通過所投基金給出的估值表進行風險評估和投資決策,但是一些FOF管理人風險意識不強,合規體系也不完善,不把控此類風險,只看一級估值表了事,根本無法提前識別風險。
另外,一位中型私募的合伙人直言,多家私募的合規崗位形同虛設。“對于一家私募來說,合規部門應是獨立且具備一票否決權的,但是在大多數機構中,合規部門的話語權并不大,最多盡到提示義務,最終仍取決于私募創始人的自律性”。
其次,私募基金托管存在漏洞。
某券商人士表示,目前私募托管人僅能獲取托管產品的投資者信息以及投資下層標的的信息,如果底層標的不配合提供估值表,那么托管人在穿透核查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無法提前識別基金資產的風險。而且此前很多老產品處于無托管狀態,嵌套之后托管更加難以穿透。
多位私募合規人士也稱,一方面,國內托管收費不高,尤其是在激烈的競爭下,托管費用呈下降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托管機構的運營效率與資源投入,導致其難以穿透基金底層資產,全面確保資金安全;另一方面,從合同關系來看,托管的職責主要聚焦于對私募管理人的監督與協作,當基金資產面臨潛在風險時,托管機構能夠迅速向私募管理人發出警示。然而,若私募管理人蓄意違規挪用基金資產,受限于現有權責法規,托管機構往往難以直接干預或阻止此類行為。
此前,監管部門曾發文通報券商托管業務存在三大風險點:一是未做好委托人資格審查;二是業務合規風控不到位,部分機構為了搶占市場,不惜犧牲合規底線,壓低收費或降低標準;三是人才和系統投入不足。
再其次,補充協議簽訂環節存在漏洞。
不管是今年瑞豐達資產“跑路”事件,還是近期的存款“消失”事件,都出現了補充協議的身影。具體來看,瑞豐達資產曾與投資者簽訂補充協議不能進一步外投契約式私募基金,卻在投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撤銷協議,實現了多層嵌套。上述浙江私募則可能在投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與銀行簽訂補充協議開通網銀。
“根據監管規定,私募基金產品全體投資者簽字同意,是修改基金合同的必經步驟。但從上述兩起風險事件來看,協議生效流程大概率存在一定的漏洞。”某私募合規人士表示。
生存之本: 確保資產安全需多方共同努力
“拋開業績不談,如果基金資產隨時會被挪用,誰還敢買私募產品?”某投資者的質問道出了當前私募業存在的問題。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確保基金資產安全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種種跡象顯示,私募相關各方正在查補漏洞。
注冊地在華東的某私募有關人士透露,近期轄區證監局啟動了私募檢查工作,要求私募檢查財務、產品、投資者三方面信息,重點檢查產品嵌套情況。6月7日,中基協還向部分私募管理人下發《關于開展未托管私募證券基金專項核查整改的通知》,要求自通知發布之日起3個月內,未托管私募證券基金應當聘請托管人。
今年二季度,部分托管方則向私募管理人通告了投資基金投資層級監督規則,告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可以再投資一層資產管理產品,但所投資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得再投資非公募資管產品,在母基金規則出臺前,應按照資管新規不超過一層嵌套標準執行。
卓德投資副總經理李進稱,今年托管方對托管的私募基金進行了全面梳理,在產品投資范圍、策略名實相符、產品類型、組合投資、杠桿比例等方面要求管理人修改合同。在衍生品投資方面,托管方則要求管理人提供交易情況、四級估值表等以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及時性,對新備案的產品投資范圍是否含有金融產品、穿透投資者是否有FOF等也進行了嚴格審核。
很多私募為了重獲投資者信任也積極改進。某百億級量化私募人士稱:“今年以來公司根據客戶需求,將發行的產品托管在指定托管方,實現對基金資產的嚴密監測。與此同時,公司會向機構投資者定期主動提供四級估值表,并提示和指導個人投資者在托管方查詢凈值,提高信息披露的頻率和質量。”
據編輯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9日,今年以來超300家私募被監管“點名”,挪用基金資產是高頻出現的違規行為,危害基金資產安全的“劣幣”正在被加速出清。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enterprise/50892.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