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編輯 黎靈希
走進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的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總裝車間,目之所及,皆是數字科技與制造業的緊密融合。
寬敞明亮的車間內,多條生產線有序運轉,工業機器人交錯揮舞著靈活的機械臂,熟練地將不同汽車零部件精準安裝在車架上——53秒,一臺嶄新的新能源汽車“駛”下生產線。
廣汽集團憑借“三電”技術全產業鏈自主研發與智能制造的生產實力,立于國內乃至全球電動化浪潮的潮頭。目前,行業競爭愈加激烈,全方位考驗著汽車企業的技術實力、制造能力和創新潛力。
廣汽集團有哪些制勝之道?近日,由上海證券報與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聯合開展的“了解我的上市公司——走進藍籌”系列活動走進廣汽集團,實地探訪、深入了解公司的最新業務情況和戰略布局。
談競爭:積極施策,主動作為
踏入廣汽埃安的大堂展廳,躍入眼簾的是多輛科技感十足的智能純電動汽車。當中,一輛紅色的昊鉑SSR揚起蝶翼門停在“C位”,頗為搶眼。這是廣汽埃安高端品牌昊鉑旗下首款純電豪華超跑,也是中國首款實現量產的純電超跑。
過去幾年,廣汽埃安在新能源車市場競爭中“攻城拔寨”,為廣汽集團的整體銷量提供強勁增長動力。今年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加劇。從產品、技術到價格,各大新能源車企為了爭奪市場份額,紛紛拿出“撒手锏”。
“上半年我們的產銷遭遇一定的壓力,目前我們在積極施策,希望能夠盡快改善這一局面。”廣汽集團董事會秘書劉祥能表示,廣汽埃安將從持續強化品牌調性、主動作為應對價格戰、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等三個方面發力。
據悉,自成立之初,埃安就明確了先進、新潮、好玩、高品質等品牌特色,主打差異化發展策略。隨著中高端電動車品牌不斷向價位更低的市場滲透,定價更低的電動車品牌也不斷向中高端車市場進行沖擊,廣汽集團也在考慮升級純電品牌,將目光放在打造更高端車型之上。
2022年,基于埃安原有的體系,廣汽集團發布了高端豪華電動車品牌昊鉑。劉祥能坦言,自去年以來,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昊鉑的發展遇到了挑戰。“作為一個新品牌,昊鉑能一舉成功固然很好,但接受一些挑戰也不一定是壞事,未來發展或將會更穩健”。
“從短期來看,純電車型要應對激烈的價格戰,必須要在細分領域推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比如,今年初我們AION Y推出了垂直細分領域的車型版本。”劉祥能說。
編輯從交流中獲悉,下半年,廣汽埃安計劃推出至少3款全新的車型,包括已經上市的第二代AION V純電霸王龍、昊鉑首款六座旗艦SUV等。廣汽埃安還將根據市場成熟度和市場需求,逐步推出一些新車型,來覆蓋更細分的市場。
從中期來看,廣汽埃安要解決的問題則是盈利能力。“當前大部分的純電動汽車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因此如何從全產業鏈的角度降低成本,實現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是廣汽埃安中長期重要的戰略方向。”劉祥能說。
廣汽集團旗下另一個自主品牌——廣汽傳祺將聚焦提升產品力和強化互聯網營銷能力。過去,廣汽集團在線下營銷體系的打造方面多次開創行業先河,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廣汽傳祺正考慮如何建立起自己的私域流量,適應新的互聯網營銷模式。
談未來:智電融合,立體出行
如果說新能源、電動化是汽車行業“上半場”變革的關鍵詞,那智能化就是引爆這場變革“下半場”的關鍵點。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也因此成為汽車行業競速的主要賽道。
廣汽集團自2013年起布局智能駕駛系統研發,已具備從L2到L4的中、高雙算力平臺開發能力,覆蓋超級泊車、城市NDA、Robotaxi無人駕駛等技術和功能,實現了從L2到L4實現全棧自研開發。
劉祥能介紹,廣汽集團主要沿著兩大智能駕駛技術路線前行:第一條路線是行業主流的多傳感融合的方式,結合公司開發的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可以實現車路云一體化;第二條路線是具有前瞻性的“無圖純視覺技術”,公司已經發布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可應用于復雜多變全場景。
今年4月,廣汽集團發布“智行2027”行動計劃,該計劃的核心目標是在2027年實現搭載L4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車輛量產。為達成此目標,廣汽集團將依托三大技術基礎——廣汽AI大模型平臺、廣汽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和廣汽網聯大數據平臺,推動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的快速優化。
“雖然整體策略上,廣汽追求全棧自研、自主可控,但是這不意味著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一些共性的、基礎性的內容,我們還是會選擇和生態伙伴合作。”劉祥能舉例說,廣汽集團正在深化與華為的合作,今年3月,廣汽傳祺成為首批加入鴻蒙生態的汽車品牌之一。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ADS 3.0和新一代鴻蒙座艙的三款新車,將在2025年陸續登場,首款車型將在2025年正式交付。
發力智能化的同時,基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積累,廣汽集團在打造立體出行、布局低空經濟方面也有更多探索。今年3月,廣汽集團的首款飛行汽車GOVE在廣州CBD上空進行飛行展示,首次完成在城市公眾復雜低空環境進行飛行驗證。
“某種程度上,低空產業就是新能源汽車技術和供應鏈的橫向延伸。”在劉祥能看來,汽車產業當前正處于變革時代,每一次的技術突破都有可能推動相關新產業、新業態的誕生或成長,從而形成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正是其中之一。
廣汽集團旗下廣汽研究院正著力研究飛行艙如何跟新能源汽車形態更好融合,開展航程更遠、載人更多的復合翼構型飛行汽車的開發,以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內150公里的城際出行需求。
劉祥能透露,目前上述飛行汽車產品正處于工程落地的推進階段。未來廣汽集團將加快“飛行+汽車”新模式的產業化落地,最終構建一個由智能新能源汽車、飛行汽車組成的城際立體化交通出行網絡。
談出海:加快本地化,積極“走進去”
當前的競爭格局下,出海已經成為中國車企提升競爭力的必然趨勢,廣汽集團也不例外。7月17日,隨著一輛紅色的第二代AION V駛下生產線,廣汽埃安泰國智能工廠在泰國羅勇府正式竣工投產。泰國工廠也成為廣汽埃安全球首個海外生產基地。
劉祥能介紹,自去年開始,廣汽集團不斷強化國際化戰略,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出口50萬輛。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出口汽車6.8萬輛,同比增長190.2%。廣汽埃安已完成東盟地區的全面布局,廣汽集團在海外市場累計覆蓋68個國家和地區。
圍繞2024年全年海外銷量超15萬輛的任務,廣汽集團將拓展銷售網絡,在去年底已搭建近200個國際銷售網點的基礎上,今年再增加約300個銷售網點,以實現全球布局500個國際銷售網點的目標。
同時,廣汽集團將主動擁抱當地市場,依托當地合作伙伴加快推進本地化生產。“我們會依據不同市場區域對本地化生產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在本地化要求比較低的國家,我們可能采取DKD(整車完整組裝)的方式;在本地化要求較高的國家,我們可能采取SKD(半散件組裝)或者CKD(全散件組裝)的方式。”劉祥能說。
據悉,廣汽集團的馬來西亞工廠已于6月已開始投產,由當地的合作伙伴負責投資建設,廣汽集團負責供應鏈和產品品質管理。同月,廣汽埃安登陸印度尼西亞,正式開啟印尼布局,分階段實現本地組裝、本地研發,將印尼打造成廣汽在東南亞的核心基地之一。
劉祥能表示,廣汽集團還將整合集團各板塊研、產、供、銷、服等資源,聯合作戰、集約發展,全力打造全球暢銷車型,實現重點市場新突破,加快推進東盟國家其他項目,并同步研究歐洲、非洲和拉美市場本地化的可行性,從“走出去”到“走進去”,推動當地汽車產業融合發展。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enterprise/50219.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