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記者 張欣然
受供需共振影響,銀行間存單市場近期持續走牛。4月3日至5月29日,一年期AAA銀行間存單收益率從2.615%下降至2.41%。
目前,市場關注的是存單市場的牛市能否繼續下去?接受采訪的業內人士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從發行供應和配置需求的角度來看,銀行間存單利率仍可能進一步下降,但預計空間相對有限,可以適度配置或繼續持有;有些人認為這一輪市場已經演繹到極端,不應該繼續追逐更多。
銀行間存單市場走牛
近期,銀行間存單收益率持續下降,目前已達到較低水平。
4月3日至5月29日,1年期AAA同業存單收益率從2.615%下降至2.41%,3月期AAA同業存單收益率從2.3591%下降至2.1393%,1月期AAA同業存單收益率從2.234%下降至1.9036%。
銀行間存單是商業銀行積極負債管理的重要工具,具有突出的主動性和靈活性。據《上海證券報》記者報道,銀行間存單定價的主要因素是銀行補充負債端資金來源的動力;二是市場機構對短期流動性資產需求的比較。
從融資方面看,3月份銀行間存單發行25028.90億元,4月份銀行間存單發行21907.5億元,環比下降12.47%。截至5月29日,銀行間存單發行20320.7億元,預計5月份銀行間存單發行規模較4月份仍將環比下降。此外,由于5月份銀行間存單到期償還量為2.1萬億元,規模較大,5月份銀行間存單凈融資規模可能繼續負值。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確認為,銀行間存單發行意愿下降,一方面,由于居民超額儲蓄的影響,機構負債端仍保留大量存款,導致主動負債不足;另一方面,自5月以來,資本利率中心下降,市場流動性寬松,提高了機構預期,降低了銀行融資意愿。“在流動性相對充足的背景下,即使銀行有融資需求,也可以以較低的資本價格在銀行間市場借款,進一步擠壓了存單的發行需求。”
與此同時,銀行間存單的配置也大幅增加。根據上海清算公司披露的數據,4月份銀行間存單托管量增加2839億元,創下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其中,非法產品增持1706億元,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銀行增持412億元,是銀行間存單配置的主要力量。
明明團隊發布的報告顯示,4月份財務管理規模環比增長率大幅增長,對銀行間存單配置的需求顯著增加。此外,今年第一季度末,投資者對資本的預期趨于保守,債券市場的杠桿率呈下降趨勢。”最近,債券市場的杠桿情緒再次升溫。銀行間存單作為一個相對主流的杠桿利息套期保值品種,杠桿基金的進入進一步加強了銀行間存單的買入力量。”報告說。
預測后續市場存在差異
關于銀行間存單市場的后續趨勢,行業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長期市場已經解釋到極端,在資本存單波動的可能性下,不建議繼續增加頭寸;有些人認為,在銀行負債端壓力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建議適度增加頭寸。
銀行金融市場部的一名員工認為,銀行間存單的收益率可能已經達到了這一波市場的最低點,對收益率繼續下降并不樂觀。
在他看來,雖然目前資金充裕,但后續還是有隱憂的。短期內要注意跨月效應對資金的干擾,中期要觀察貨幣政策的變化。
據中國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統計,廣義基金和銀行是銀行間存單的主要持倉力量。截至2023年4月底,廣義基金(非法產品)占52.6%;其次是存款金融機構,占33.6%。對于銀行金融管理和公開發行基金,銀行間存單的到期收益率往往低于廣義基金的收益目標,因此銀行間存單的持有主要是由于流動性管理和資本收益的賺取。
上述銀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目前,主要由負債驅動的銀行金融管理和公開發行基金對銀行間存單有需求,很難再次出現此前由空頭恐慌驅動的市場。”。
一些市場分析師有不同的看法。明確表示,信貸交付節奏整體放緩,商業銀行負債端壓力減輕,為銀行間存單利率開辟了下行空間。此外,銀行間存單募集成功率持續提高,機構配置熱情預計短期內繼續,支持銀行間存單利率保持低位。
在優惠券選擇方面,明確建議選擇長期銀行間存單。他認為,短期銀行間存單收益率在早期階段大幅下降,隨后可能會有回調。疊加跨月時點即將到來,長期銀行間存單的投資勝率將高于長期銀行間存單。
顯然,進一步解釋說,在跨月和季節附近,銀行間存單的短期收益率可能會分階段上升或整體波動放大。除稅期外,受MPA評估的影響,商業銀行往往傾向于在月底增加融資,減少融資,這反映在回購市場上。當相應期限的資本利率進入跨月狀態時,往往會脈沖上升,而短期品種的現象在季末、半年和新年期間更為明顯。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xz/17976.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