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近日有多家企業主動撤回IPO申請,發行上市審核終止,其中既有主板IPO企業,也有創業板擬上市公司。如此密集的撤單,折射出了全面注冊制下IPO審核的新常態:IPO并非申報就能上市,業績佳、申報材料經得起問詢才是IPO發審過關的硬道理。
6月底7月初,陸陸續續有多家擬IPO企業打了退堂鼓,包括7家主板IPO企業和4家創業板IPO公司。它們紛紛公告“因公司及其保薦人撤回發行上市申請,根據相關規定,交易所決定終止其發行上市審核”。這和往年6月30日之前的IPO申報潮形成了鮮明對比。究其原因,有的是企業基本面發生變化,業績下滑,不符合注冊制下的上市要求,企業不得不選擇撤回申請材料;有的是板塊定位不準,企業放棄原來申報賽道擬換板塊重新申報;有的是申報材料存在質量問題,短期整改自知無法通過交易所多輪問詢而無奈撤單。無論是哪方面原因,都折射出“中途退場”企業的業績不佳和申報材料質量不過關等問題,有些企業甚至還未回復交易所問詢或未被問詢就撤回了申報材料,顯然對登陸資本市場沒有做好萬全準備。
全面注冊制下,企業上市審核更加透明高效,不意味著放松質量要求,企業需要關注的問題并沒有減少,中介機構責任進一步被壓實。監管部門更關注企業是否符合板塊定位,是否滿足上市條件,是否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息披露是否達標等。對于擬上市企業而言,在確定上市板塊時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出正確選擇,形成具有強大根基的可持續經營的業務,做實業績、做強主營業務,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到透明、充分。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擁有了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才能拿到上市“通行證”。對于中介機構而言,要在申報階段密切關注發行人的業績變化,對發行人經營狀況及其面臨風險和問題進行相關盡職調查,扎實做好項目申報準備工作,勤勉盡責,確保申報材料合規和真實,只有當好了“看門人”,才能在保薦行業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贏得信賴。
日前,因保薦的三家IPO企業出現“一查就撤”的現象,某保薦機構遭到上交所警示,同時被要求進行內部追責。監管的從嚴從重查處,再一次給證券行業敲響了警鐘。“勤勉盡責”不是一句空話,需要時刻保持敬畏心,提高執業質量,進一步建立健全與注冊制相匹配的業務能力,形成專業為本、信譽為重、責任至上、質量制勝的執業生態,把好資本市場的入口關,促進上市公司質量提高。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sh/21414.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