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本公司董事會及全體董事保證本公告內容不存在任何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并對其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承擔法律責任。
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或“合盛硅業”)于2023年5月10日收到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于合盛硅業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報告的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上證公函【2023】0460號)(以下簡稱“監管工作函”),公司積極組織相關工作人員就監管工作函關注的相關問題逐項進行認真核查落實。現就有關問題回復如下:
1.關于業績。年報披露,公司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36.57億元,同比增長10.62%,營業成本155.22億元,同比增長53.92%,歸母凈利潤51.48億元,同比下降37.39%,主要受產品銷售價格下滑影響,工業硅和有機硅毛利率分別減少12.87個百分點和23.10個百分點。分季度來看,公司一至四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63.90億元、66.10億元、52.76億元、53.82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51億元、14.94億元,10.09億元、5.94億元。
請公司:(1)結合產品技術、成本構成、客戶群體、行業供需變化、可比公司業績波動情況等,分產品說明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毛利率水平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異,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格局是否發生重大變化;(2)結合主要產品售價走勢,分析各季度利潤波動較大且第四季度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
公司回復:
(一)結合產品技術、成本構成、客戶群體、行業供需變化、可比公司業績波動情況等,分產品說明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及合理性,毛利率水平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是否存在重大差異,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格局是否發生重大變化。
公司主要產品系工業硅和有機硅,銷售規模合計占公司營業收入比為98.54%。公司2022年度實現凈利潤514,124.52萬元,較2021年下滑310,304.87
萬元,主要系有機硅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下降,同時工業硅和有機硅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營業毛利率下降所致,具體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
由上表可知,2022年工業硅毛利率較2021年下降12.87%,有機硅毛利率較2021年下降23.10%,具體分析如下:
1.工業硅
公司工業硅產品生產的關鍵設備工業硅礦熱爐為24小時不間斷生產,礦熱爐設備生產周期平均為12-16個月,停爐俢爐周期平均為2-3周。工業硅產品下游主要分硅鋁合金行業、有機硅及下游深加工和多晶硅行業三大領域。
2022年,公司工業硅產品下游銷售數據如下:
注:有機硅(含自用)=工業硅客戶銷售金額+自用工業硅金額(公司當年度平均銷售價格*自用量估算得)
由上表可見,2022年有機硅行業(含自用)銷售收入為669,574.12萬元,相比與2021年的601,969,58萬元上漲67,604.54萬元;而從銷售占比看,有機硅行業(含自用)銷售收入占總銷售收入比為43.33%,相比與2021年的48.01%,下降4.68個百分點。同時,2022年多晶硅行業客戶銷售收入為567,253.33萬元,占總銷售收入比為36.71%,相比2021年的333,689.37萬元上升233,563.96萬元,占比上升10.10%。
2022年工業硅下游需求客戶群體發生了一定變化,有機硅行業需求總量略有上漲但占總需求比下降,多晶硅行業需求量大幅上升。客戶群體的變化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下游行業對工業硅需求結構的變化和產業鏈的發展情況,綜合影響工業硅產品的市場價格。具體來看:
(1)單位售價變動分析
2022年工業硅單位售價17,583.74元/噸,較2021年16,691.86元/噸略有上升,上升幅度5.34%,主要系工業硅對于煤、電的依賴性較大,主要分布在新疆、云南、四川等地區,2021年第四季度西南地區工業硅企業受到電力緊缺限制,工業硅市場供應出現緊張現象,另外部分下游貿易商囤貨,這一系列因素推動2021年第四季度工業硅價格大幅上升。雖2021年第四季度工業硅價格大幅上升但前三季度工業硅價格在較低位置運行,而2022年工業硅價格整體保持平穩,以上因素導致2022年工業硅銷售價格較2021年銷售價格略有增長。
2021-2022年工業硅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如下圖:
數據來源:上海有色金屬網
(2)單位成本變動分析
2022年和2021年工業硅單位成本料工費構成情況如下:
單位:元/噸
由上表可知,2022年工業硅單位成本較2021年增加32.16%,主要系單位直接材料增加1,588.44元/噸和燃料動力增加891.48元/噸所致。工業硅主要原料礦石、石油焦、硅廠煤及電廠用煤的采購價格上漲幅度分別為14.26%、51.02%、35.34%、26.19%,上漲幅度較大,主要系我國“能耗雙控”等環保政策趨緊,國內限電停產等影響,上游產業的產能受限,疊加運輸成本提高,導致公司生產工業硅用的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導致工業硅單位成本增加。直接人工也從430.79元/噸上漲至631.54元/噸,進一步推高了產品單位成本。
工業硅主要原料及電廠用煤價格較2021年有所上升,具體如下:
綜上,工業硅毛利率2022年較2021年下降12.87%,主要系工業硅單位成本增加幅度大于單價上漲幅度所致。
(3)產品市場競爭格局是否發生重大變化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光伏行業蓬勃發展,工業硅作為硅能源的核心基礎原材料,發展勢頭良好。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安泰科《2022年工業硅市場發展報告》統計,截至2022年底,國內工業硅裝置產能570萬噸/年,有效產能420萬噸/年。工業硅產量繼續保持增加態勢,全年在隨著光伏建設熱潮以及工業硅期貨上市情緒推動下,工業硅市場景氣向好,國內各企業生產積極,工業硅產量突破300萬大關,全年產量325萬噸,同比增加55萬噸。
2022年工業硅國內消費量為236萬噸,同比大幅上漲26.90%;下游三大需求領域硅鋁合金行業、有機硅行業、多晶硅行業,除硅鋁合金行業消費量基本與上年持平外,有機硅行業及多晶硅行業消費量分別上漲14.30%、64.40%,合計消費占工業硅國內消費量比為78.40%。
工業硅行業發展前景良好,下游企業需求依舊旺盛,除有機硅行業需求將持續增長外,新能源已成為全球共識,光伏行業生機勃勃,我國和歐洲能源發展如火如荼,光伏裝機量持續上漲,多晶硅供不應求,帶動工業硅需求大幅提升。展望未來,全球光伏行業景氣向上,工業硅行業需求跟隨多晶硅行業繼續增加。
2.有機硅
有機硅產品的整個生產安排圍繞合成反應進行規劃。合成反應裝置每個周期運行45天左右,然后進行一次檢修。合成反應的前道工序硅粉車間根據合成需要量進行制粉;后道工序精餾、水裂解等裝置則在合成裝置檢修期間通過消耗中間庫存保證系統連續運行,下游副產物綜合利用以及硅橡膠車間裝置運行以平衡消耗前道裝置產品為原則。
2022年,有機硅產品共發生銷售客戶4728家,較2021年增長8家,共取得銷售收入130.26億元,較2021年122.83億元上升6.05%,主要分布于建筑、電子電器、助劑、醫療以及個人護理等行業領域,客戶群體未發生明顯變化。
2022年有機硅主要產品單位售價20,321.49元/噸,較2021年27,141.07元/噸下降,下降25.13%。有機硅主要產品變動趨勢較為一致,以DMC價格為例:2022年,一季度,受春節后有機硅下游企業逐漸復工,市場整體備貨積極性提升,DMC價格至3月初漲至3.4萬元/噸(含稅,下同),3月中旬受上游原料價格下滑、行業新增產能陸續投產等因素影響,下游開工及訂單明顯萎縮,3月底DMC市場價格快速跌至2.5萬元/噸;二季度受市場階段性備貨結束及下游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有機硅市場繼續走弱,至6月底DMC市場價格跌至1.9萬元/噸。7月上旬DMC價格小幅上漲至2.1萬元/噸,8月中旬至2022年底,有機硅市場下游備貨意愿平淡,疊加甲醇、金屬硅等原料市場弱勢運行,有機硅成本面支撐不足,DMC市場價格持續回落至1.7萬元/噸左右。
2021-2022年DMC市場價格變動趨勢如下:
2022年和2021年有機硅單位成本料工費構成情況如下:
由上表可知,2022年有機硅單位成本較2021年增加14.38%,主要系單位直接材料增加1,586.44元/噸所致,其中主要是企業自用的工業硅單位成本增加32.16%,氯甲烷的采購價格上漲40.72%。
有機硅行業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整體市場競爭格局未發生重大變化。據SAGSI統計計,2022年聚硅氧烷國內消費合計約165.3萬噸,同比增長13.2%。隨著國內新建產能釋放,有機硅產品價格進入周期性高位回調。隨著國內經濟復蘇及提內需的大背景下,預計2023年中國聚硅氧烷消費量增速會略有加快。未來有機硅材料在建筑、汽車等支柱產業中仍是不可替代的關鍵配套材料,同時在國家“雙碳”政策驅動下,有機硅材料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潛力巨大,光伏、新能源、5G、特高壓等新興產業的高速發展都為有機硅產業創造了巨大市場空間。中國有機硅產能將持續增長并向高性能、高附加值產品轉型,行業集中度也將繼續快速提升,企業結構分化愈發明顯,也為頭部企業參與行業整合帶來更多的機遇。
3.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對比
目前市場上尚無工業硅生產上市公司,將有機硅的毛利率與同行業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具體數據如下:
注:三友化工未單獨公布有機硅產品毛利率。
2022年,公司有機硅產品毛利率較上年下降23.10%,與同行業相比,公司有機硅產品毛利率變化趨勢與其保持一致;絕對值上有機硅產品毛利率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主要系有機硅主要原料為工業硅,公司實現了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布局,有機硅所需的工業硅原料完全自給自足(同行業公司無工業硅業務或無法完全自給自足),降低了生產成本。
綜上,公司業績下滑的原因主要系主要產品有機硅產品的市場銷售價格下降,工業硅和有機硅產品的單位成本上升,導致營業毛利率下降所致。在競爭格局未發生明顯變化的條件下,公司業務規模較大,規模效應及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優勢明顯。下游客戶對公司工業硅及有機硅產品的需求受宏觀經濟及自身行業周期的影響會產生波動,亦會導致公司產品的市場價格發生波動,進而影響公司的經營業績。2022年度公司業績的波動具有合理性。
(二)結合主要產品售價走勢,分析各季度利潤波動較大且第四季度利潤大幅下滑的原因。
2022年,工業硅和有機硅產品市場價格走勢如下:
由上圖可見,2022年,工業硅產品市場售價相對平穩,在1.7萬元/噸至2.4萬元/噸之間波動;有機硅產品價格在一季度備貨需求短暫上漲后,自二季度起緩慢下行,價格重心下移。
2022年度,公司分季度利潤情況如下:
公司2022年分季度利潤逐步下降,主要系2022年有機硅產品價格大幅下跌。四季度,有機硅產品價格進一步下降,導致四季度利潤大幅下滑,具體數據如下:
因此,公司季度間利潤的波動下滑與產品市場價格、行業的宏觀發展形勢趨同,具有合理性。
綜上,2022年公司業績下滑且各季度利潤波動下降,主要原因系公司有機硅產品價格隨市場發展趨勢大幅下跌。結合宏觀經濟與社會、行業發展周期,公司的業績波動及第四季度利潤大幅下滑具有合理性。
公司多年來持續推動工業硅傳統行業的技術升級,生產過程控制自動化、信息化程度逐年提升,目前工業硅工藝技術裝備達到行內先進水平、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在有機硅產品方面,公司一方面不斷提升下游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同時不斷加大技術研發投入,下游深加工產品品種不斷豐富,始終堅持產業鏈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工業硅、有機硅及下游產品協同發展,根據長期發展戰略,拓展光伏產業鏈一體化模式,進一步鞏固市場競爭地位,對公司業務的持續穩健發展具有極大的信心。
2.關于對外投資。年報披露,公司在建工程167.91億元,同比增長227.65%,主要為多晶硅項目、煤電硅項目、水電硅項目等。其中“中部合盛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新增投資71.23億元;“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新增投資0.57億元,該項目原定于2022年第四季度投產,但目前工程進度僅為20%。另外,公司披露擬向下游光伏材料延伸,投資光伏組件、光伏玻璃制作和高純晶硅等項目,共計金額425.86億元,資金來源為公司自籌。
請公司:(1)補充披露“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背景、開工時間、預計完工時間、期間各年度投入及工程進度,并說明項目進展與預期差異較大的原因,是否還存在其他進度緩慢的項目;(2)結合行業趨勢、公司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產銷率,分析公司大規模擴產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存在未來新增產能無法消納的風險;(3)結合公司在人員配置、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情況,補充說明公司拓展光伏材料業務的可行性,并結合光伏行業政策、硅料產能釋放情況和價格變動情況,補充說明是否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4)結合各在建項目總投資、預計剩余資金需求、公司現有流動資金、資產負債率和未來籌資計劃等,說明公司是否具備充足的資金來源,相關投資是否將對公司造成較大財務負擔,公司投資決策是否審慎。
(一)補充披露“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背景、開工時間、預計完工時間、期間各年度投入及工程進度,并說明項目進展與預期差異較大的原因,是否還存在其他進度緩慢的項目。
1.“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的建設背景、開工時間、預計完工時間、期間各年度投入及工程進度,并說明項目進展與預期差異較大的原因:
2.其他項目情況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他在建工程不存在項目緩慢或者項目進度與預期差異較大情形,具體情況如下:
(二)結合行業趨勢、公司主要產品的產能利用率、產銷率,分析公司大規模擴產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存在未來新增產能無法消納的風險
1.行業趨勢
(1)工業硅
工業硅下游應用主要集中在有機硅、多晶硅以及硅鋁合金。2022年工業硅國內消費量為236萬噸,同比大幅上漲26.90%;其中鋁合金行業工業硅消費量43.70萬噸,基本與2021年持平,消費占比18.50%;有機硅行業工業硅消費量88萬噸,同比增加14.30%,消費占比37.30%;多晶硅行業工業硅消費量97萬噸,同比增長64.40%,消費占比41.10%。多晶硅行業需求量保持大幅增長態勢。三大領域共計消耗工業硅228.70萬噸,其他消耗工業硅7.30萬噸。
隨著國內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徹底放開,國內開始新一輪經濟建設,同時在“3060”目標指引下,雙循環可持續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新目標。鋁合金在汽車輕量化需求增加,有機硅在新能源蓬勃發展中再獲新生,光伏發展帶動多晶硅行業景氣上行,未來在下游三大領域鋁合金、有機硅、多晶硅行業蓬勃發展,對我國工業硅需求將穩步增長,預計2023年年國內工業硅消費量將達到320萬噸,2024年國內工業硅消費量將達到360萬噸。
(2)有機硅
有機硅下游應用領域涉及建筑、電子、新能源、紡織、醫療等眾多行業。2022年受地產疲軟、出口回落等因素影響,電子電器、建筑領域整體訂單表現較為一般。但有機硅材料近年來被大量5G、新能源車、可再生能源、芯片半導體等新興產業所應用。光伏組件用有機硅膠在生產時有兩種功能,一部分用作組件封裝材料,與鋁邊框粘結,將組件封裝起來,起到封裝、緩沖、絕緣等作用;另一部分用作粘結接線盒。導熱硅膠作為一種擁有優秀導熱、絕緣、抗壓性能的導熱填充材料,承接著為新能源汽車解決動力電池系統所產生的“高溫”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對動力電池系統的安全性越來越看重。導熱硅膠在動力電池系統上的應用也開始越來越廣泛和重要。醫療領域,由于有機硅材料具有重量輕、生物相容性、柔軟以及易清潔等特點,已經廣泛的應用于外科手術,包括假肢和整形外科應用以及醫療導管以及醫用輔材中。根據Global Market Insights數據,2021年全球醫療級有機硅市場規模超過13億美元。中國人口老齡化以及人們對醫療舒適要求的程度不斷提高,有機硅的應用市場將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并以其特有的優勢逐步替代傳統材料。綜合以上情況,在醫療、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帶動下,預計有機硅需求會有進一步增長。
2.公司主要產品產能利用率及產銷率情況
公司主要產品為工業硅和有機硅,2022年,工業硅產能增加主要為東部合盛40萬噸/年工業硅項目二期項目建成投產;有機硅產能增加主要為新疆硅業新材料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2022年當年工業硅設計產能122萬噸,產能利用率105.54%,有機硅設計產能133萬噸,產能利用率為100.44%。
主要產品產銷率情況如下:
單位:萬噸
3.分析公司大規模擴產的原因及必要性,是否存在未來新增產能無法消納的風險
公司在建項目中,涉及產能增加的項目為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一一80萬噸/年工業硅生產及配套60萬噸型煤加工生產(一期)和新疆硅業新材料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三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項目投產后,預計將增加工業硅產能38萬噸,有機硅單體產能40萬噸。
公司大規模擴產主要原因如下:
(1)受益于在光伏、醫療、新能源等新興領域帶動下,預計國內工業硅、有機硅需求會有進一步增長,詳見本回復之“(一)行業趨勢”;
(2)公司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預計2023年投產,投產后,將進一步增加工業硅產品的自用需求。
綜上,隨著行業趨勢帶動以及多晶硅項目投產的情況下,公司大規模擴產具備必要性,未來產能無法消納的風險較小。
(三)結合公司在人員配置、技術研發、市場開拓等方面的情況,補充說明公司拓展光伏材料業務的可行性,并結合光伏行業政策、硅料產能釋放情況和價格變動情況,補充說明是否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
1.公司拓展光伏材料業務的可行性
人員配置方面,公司計劃多晶硅項目的人員來源包括合盛硅業和市場招聘。鑒于該項目建成后,生產裝置技術、自動化水平較高,對操作人員和管理人員都有一定的要求。為了保證建設項目的順利投產,公司擬在各裝置投產之前進行全員培訓,使各崗位操作人員全面掌握生產工藝及流程、操作規程、分析控制等。全體操作人員在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操作。
在技術研發方面,公司擬采用改良西門子法。自西門子發明采用提純的三氯氫硅在氫氣的氣氛下,加熱的硅芯表面反應沉積多晶硅的方法(西門子法)后,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改進,逐步增加了四氯化硅的綜合利用(冷氫化為其中方法之一)和還原尾氣的“干法回收”等系統,工藝技術已趨于完善,即目前廣泛采用的改良西門子法。公司使用成熟的改良西門子法,具有后發優勢。
市場開拓方面,公司對多晶硅下游市場進行了詳細分析。多晶硅是光伏產業的重要原材料。“碳中和、碳達峰”是我國“十四五”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攻目標。發展光伏產業,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之一。預計“十四五”期間我國光伏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將持續拉動對上游多晶硅的需求。此外,多晶硅材料作為制造集成電路硅襯底等產品的主要原料,是發展信息產業和新能源產業的重要基石。預計未來下游市場對多晶硅的需求還將保持上漲趨勢。此外,公司也在積極與下游主要硅片制造商洽談,促成長期業務合作。
從競爭優勢來看。公司進入多晶硅產業可依托多重優勢,其中最主要的是成本優勢,背后來源于公司硅基材料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的優勢。從成本端來看,生產多晶硅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在40%以上,主要以工業硅和三氯氫硅為主,公司作為工業硅巨頭,能通過原材料自供實現大幅降本。而生產多晶硅的第二大核心成本是電力成本,占比約25%,公司建設基地位于新疆,并且本身還具備電廠能自供一部分的電力,因此公司生產多晶硅的整體成本優勢相對其他的多晶硅企業會尤為顯著。此外,公司近幾年通過加大研發力度,對多晶硅生產的技術儲備持續推進并優化,目前已獲得相關專利10項。
綜上,公司拓展光伏材料業務具備可行性。
2.產能過剩風險
(1)多晶硅產能逐漸飽和,但公司多晶硅料成本較低
在光伏新增裝機量的高增長下,多晶硅需求近些年保持高速增長,多晶硅作為高能耗及高資本支出投入的產品,供給端產能釋放相對需求增量有所滯后,在短期高盈利背景下,企業紛紛擴產多晶硅產能。根據有色金屬協會硅業分會統計,截至到2022年底,國內多晶硅產能達到116萬噸,當年產量超過81萬噸。2023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將預計超過220萬噸,產量有望達到135萬噸。隨著多晶硅產能的快速釋放,多晶硅供給逐漸充足,多晶硅價格有一定下降趨勢,截至2022年底,多晶硅價格由最高接近25萬元/噸回落至17.5萬元/噸,生產成本將成為多晶硅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
多晶硅的主要原材料為工業硅,公司上下游產業鏈一體化,隨著工業硅的進一步擴產,與行業內競爭對手相比,具有較大的成本優勢。從成本端來看,生產多晶硅的成本中原材料占比在40%以上,主要以工業硅和三氯氫硅為主,公司作為工業硅巨頭,能通過原材料自供實現大幅降本。而生產多晶硅的第二大核心成本是電力成本,占比約25%,公司建設基地位于新疆,并且本身還具備電廠能自供一部分的電力,因此公司生產多晶硅的整體成本優勢相對其他的多晶硅企業會尤為顯著。
(2)公司下游光伏材料方向為N型,N型電池市場廣闊
公司向光伏材料下游拓展方向主要是N型電池方向。根據CPIA統計,2021年,規模化生產的P型單晶電池均采用PERC技術,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3.1%,N型TOPCon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4.0%,較P型電池增幅顯著。未來隨著生產成本的降低及良率的提升,N型電池將會是組件電池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根據CPIA預測,轉換效率更高的N型電池,包括TOPCon電池、HJT電池和背接觸電池,會在未來十年內陸續釋放產能,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N型電池預計成為主流。
綜上,隨著各多晶硅生產企業的投產,多晶硅供給逐漸充足,但公司在原材料、電力等方面與同行業相比具備較大優勢。隨著未來多晶硅價格逐漸回落,公司的成本優勢將更加顯著。此外,公司下游拓展的光伏材料應用方向為N型電池,N型電池預計成為未來主流,具備較大市場空間。因此,公司光伏材料投產后產能過剩風險較小。
(四)結合各在建項目總投資、預計剩余資金需求、公司現有流動資金、資產負債率和未來籌資計劃等,說明公司是否具備充足的資金來源,相關投資是否將對公司造成較大財務負擔,公司投資決策是否審慎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建項目總投資金額為365.22億元,已投入203.33億元,預計剩余資金需求為161.89億元。
項目建設主要通過項目貸款及自籌,一般項目貸款及自籌資金的比例為7:3,按照后續資金投入161.89億元測算,公司需要自籌48.57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為23.82億元,尚有24.75億元資金缺口。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資產負債率為55.38%,與歷史資產負債率相比處于合理水平。此外,公司生產經營狀況良好,截至2022年末銀行授信剩余額度約98.53億元。對于目前項目的資金缺口,公司可以通過直接及間接融資方式進行進一步資金籌措。
公司目前的項目投資主要是公司管理層基于生產經營及財務狀況決策,項目建設投資均經過謹慎的分析測算,相關投資不會對公司造成較大財務負擔。
3.關于現金流。年報披露,公司2022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6.26億元,其中第四季度為-13.17億元。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146.17億元,占年度營業收入236.57億元的61.79%,且近年來占比持續低于65%。此外,應收賬款、應收款項融資期末余額合計7.89億元。
請公司:(1)結合公司業務結構、結算方式、應收款項余額等情況,定量說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的具體原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及應收賬款金額與營業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2)結合公司本年度生產經營、銷售結算及回款情況等,定量分析公司實現盈利的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原因及合理性。請年審會計師發表意見。
(一)結合公司業務結構、結算方式、應收款項余額等情況,定量說明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的具體原因,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及應收賬款金額與營業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主要從事工業硅及有機硅等硅基新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結構穩定,且公司客戶信用情況較好,銷售回款較為及時,公司應收款項余額占營業收入比重相對較低,2022年末公司應收賬款和應收款項融資合計占營業收入比重為3.34%。
2022年,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及應收賬款金額與營業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具體分析如下:
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以及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之間的勾稽關系如下:
由上表可知,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及應收賬款金額與營業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系公司使用應收票據背書支付原材料及工程設備等供應商的金額較大所致。
公司與客戶主要采取“銀行轉賬+承兌匯票”相結合的方式,對于收到的承兌匯票,公司主要用于背書轉讓原材料及工程設備等供應商,相關的銷售收入沒有轉化為現金流入,因此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及應收賬款金額與營業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具備合理性。
(二)結合公司本年度生產經營、銷售結算及回款情況等,定量分析公司實現盈利的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原因及合理性
公司2022年度生產經營、銷售結算及回款情況良好,2022年度營業收入較2021年度增長10.62%,2022年末應收賬款和應收款項融資合計占營業收入比為3.34%,銷售回款情況良好。
2022年,公司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過程如下:
由上表可知,公司凈利潤大于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主要系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以及存貨增加所致。具體分析如下:
1.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分析
2022年度公司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具體構成如下:
由上表可知,2022年度公司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金額較大,主要系公司使用承兌匯票背書轉讓支付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購置款所致。
2022年,公司中部合盛年產20萬噸高純多晶硅項目、新疆硅業新材料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三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等工程項目陸續開始規模化建設,為滿足工程建設的資金需求,公司使用承兌匯票背書轉讓支付相關工程設備款,具備合理性。
2.存貨增加分析
2022年存貨增加對經營性活動現金流量金額影響額為308,692.82萬元,剔除存貨轉銷等影響后,公司2022年末存貨較2021年末增長308,598.98萬元,具體分析如下:
(1)為滿足公司未來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剩余工業硅爐、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80萬噸/年工業硅生產及配套60萬噸型煤加工生產(一期)等工業硅項目投產后的產能需求,公司增加石墨電極備貨,2022年末隆盛碳素和寧新碳素存貨規模較2021年末分別增加112,954.57萬元和26,309.84萬元。
(2)本年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部分工業硅爐、新疆硅業新材料公司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陸續轉固,公司產銷規模擴大,對應的存貨規模也有所增加。東部合盛2022年末存貨規模較2021年末增加41,493.10萬元,新疆硅業新材料公司2022年存貨規模較2021年末增加53,063.03萬元。
(3)受市場行情變化影響,2022年公司主要原材料價格有所上升,具體情況如下:
受主要原材料價格上升影響,公司期末存貨單位價值有所提高。
受期末存貨數量規模以及單位價值提高影響,公司存貨增加金額減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308,692.82萬元,連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共計減少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56,416.66萬元。
綜上,公司在實現盈利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主要系使用承兌匯票背書轉讓支付相關工程設備款、為滿足未來工業硅生產需求增加電極備貨、產銷規模擴大以及主要原材料價格上升所致,具備合理性。
會計師核查程序和核查結論:
1. 核查程序
(1) 了解公司本年經營情況、現金流變動情況;
(2) 取得公司營業收入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以及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之間的勾稽過程;
(3) 結合公司業務結構、結算方式、應收款項余額等情況,分析營業收入與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以及經營活動現金流入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
(4) 取得公司將凈利潤調整為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過程;
(5) 結合公司本年度生產經營、銷售結算及回款情況等,定量分析公司實現盈利的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的原因及合理性。
2. 核查結論
(1) 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占營業收入比重較低,經營活動現金流入及應收賬款金額與營業收入之間存在較大差異,主要系將收到的承兌匯票用于背書轉讓支付貨款及工程設備款等所致,具備合理性;
(2) 公司在實現盈利情況下,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負,主要系使用承兌匯票背書轉讓支付相關工程設備款、為滿足未來工業硅生產需求增加電極備貨、產銷規模擴大以及主要原材料價格上升所致,具備合理性。
4.關于存貨。年報披露,公司存貨期末余額76.10億元,同比增長67.89%,主要是產銷規模擴大導致。其中,在產品28.16億元,同比增長89.15%,庫存商品26.74億元,同比增長81.67%,公司主要產品工業硅、110生膠、107膠等庫存量均大幅增長。截至期末公司累計計提存貨跌價準備0.25億元。
請公司:(1)按產品類別列示報告期末在產品主要內容,包括名稱、數量、庫齡、賬面余額及減值情況等;(2)結合公司生產經營模式、產品銷售周期、合同約定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說明期末存貨特別是在產品和庫存商品金額較大且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3)結合市場情況、公司產銷規模、在手訂單等,補充說明是否存在滯銷風險,相關存貨跌價準備計提是否充分。請年審會計師就問題(3)發表意見。
(一)按產品類別列示報告期末在產品主要內容,包括名稱、數量、庫齡、賬面余額及減值情況等
2022年末,公司在產品期末余額明細情況如下:
單位:萬元、萬噸
從上表可知,2022年末,公司在產品余額為282,004.32萬元,主要由石墨電極在產品構成,占在產品期末余額的比例為82.77%,石墨電極的生產周期約六個月,為應對后續產能逐步釋放,公司儲備了較高的石墨電極庫存。
2022年末,公司1年以內的在產品余額為282,004.32萬元,主要由石墨電極在產品構成。公司的石墨電極產品性質穩定、不易變質、保存良好,因庫齡較長導致減值的可能性較小;除焙燒品1020X和600A受市場行情影響導致可變現凈值低于成本需要計提跌價外,其他產品均不存在減值的事項。
(二)結合公司生產經營模式、產品銷售周期、合同約定及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等,說明期末存貨特別是在產品和庫存商品金額較大且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
1.期末存貨金額較大且同比大幅增長的原因
2022年末及2021年末,公司存貨余額構成情況如下:
從上表可知,公司的存貨主要包括原材料、在產品和庫存商品構成,公司期末存貨金額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系原材料、在產品和庫存商品增加所致。
(1)公司原材料2022年末較2021年末增加35.59%(絕對額增加52,838.66萬元),主要原因包括:1)公司新建項目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新疆硅業新材料公司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在2022年陸續投產,隨著產銷規模的擴大,相應的原材料備貨量增加。2)我國“能耗雙控”等環保政策趨緊,受公共衛生事件及國內限電停產等影響,上游產業的產能受限,疊加運輸成本提高,導致公司生產用主要原材料采購價格有不同幅度的上漲,如礦石單價2022年同比增長14.26%、石油焦單價2022年同比增長51.02%、工業硅用煤單價2022年同比增長35.34%,氯甲烷單價2022年同比增長40.72%。
(2)公司在產品余額2022年末較2021年末增長89.40%(絕對額增加133,111.61萬元),主要原因包括:1)石墨電極在產品余額2022年末較2021年末增加117,587.39萬元,主要為公司工業硅和有機硅生產周期雖然不長,但是配套的石墨電極的生產周期約需六個月,為應對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以及后續云南合盛水電硅循環經濟項目80萬噸/年工業硅生產及配套60萬噸型煤加工生產(一期)的產能逐步釋放,公司儲備了較高的石墨電極庫存。2)新疆硅業新材料公司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及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在2022年陸續投產,相應的有機硅和工業硅在產品也有所增加。
(3)公司庫存商品2022年末較2021年末增加81.19%(絕對額增加120.705.23萬元),主要原因包括:1)新疆硅業新材料公司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及東部合盛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40萬噸工業硅項目在2022年陸續投產,使得經營規模擴大,庫存商品增加。2)公司與客戶簽訂銷售合同或訂單,依照合同約定的交貨周期一般為1個月之內,但鑒于石墨電極產品、工業硅以及有機硅上下游產業鏈的生產周期的時長,且公司的工業硅生產基地主要位于新疆,而客戶集中在華東、華南和華中地區,運輸距離較長導致銷售周期較長;此外,2022年新疆地區因公共衛生事件,物流運輸受到較大影響,也導致公司的庫存商品備貨及結存有所增加;3)公司通常通過行業會議、客戶拜訪及電話承攬等方式進行產品推廣和客戶開發,公司產品銷售采用買斷式的直銷模式。為了滿足市場快速交貨的要求,公司主要根據銷售預測、銷售訂單及安全庫存等進行備貨。因此,公司結合2023年市場預測需求、公司多晶硅項目的投產自用量情況增加了工業硅的備貨。
2.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
目前市場上尚無工業硅生產上市公司,故將公司有機硅存貨余額變動與同行業可比公司進行比較如下:
公司有機硅存貨整體變動比例及占同期營業成本的比例和同行業可比公司存在差異,主要原因包括:1)新疆硅業新材料公司煤電硅一體化項目二期年產20萬噸硅氧烷及下游深加工項目在2022年投產,而可比公司在2022年度未有新增項目投產。2)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中,三友化工及興發集團有機硅銷售收入占比較低,其他主要為草甘膦等產品,新安股份有機硅業務收入占比在50.00%左右,其他主要為農藥產品,其存貨余額及變動與公司存在一定差異。
綜上,公司存貨特別是在產品和庫存商品2022年末金額較大且同比大幅增長,主要系公司所處的行業特點、生產周期、經營規模及未來項目投產情況影響所致。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情況存在差異,主要系經營規模、主營產品存在差異所致。以上符合公司實際情況,具備合理性。
(下轉B34版)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pet/14061.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