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證券時報記者 余勝良
繼去年四季度之后,騰訊財報情況繼續向好,17日公布一季報顯示,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1%至1500億元,經調整凈利潤325億元,同比增長27%。
對于凈利潤高增長,騰訊稱部分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另外也有收入結構的改善和經營效率的提升的原因。
騰訊表示正大力投入建設人工智能的能力和云基礎設施,以擁抱基礎模型帶來的機會,相信人工智能將會成為騰訊業務發展的倍增器,使騰訊更好地服務于用戶、客戶乃至整個社會。騰訊三大業務板塊中,包含游戲的增值服務收入同比增長9%達到793億元,網絡廣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7%至210億元,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收入487億元,同比增長14%。
騰訊稱,一季度支付業務助力國內消費,支付金額亦從中受益,游戲業務收入改善,廣告業務收入保持迅猛增長,推動總體收入實現增長。另外,作為騰訊基石的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量達到13.19億,同比增長2%,在基數很高的基礎上繼續實現增長。
通信及社交網絡方面
微信方面,視頻號的使用量持續增長,用戶使用時長及播放量均迅速上升。騰訊正在培育視頻號創作者生態,升級對新創作者的入駐扶持,提供更多的流量激勵,更廣泛的創作者覆蓋,和更有效的內容創作工具。此外,加強了帶貨的基礎設施,助力創作者從帶貨交易相關的銷售傭金中獲益。視頻號創作者生態變得日益活躍:日活躍創作者數及日均視頻上傳量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擁有超過1萬個粉絲的創作者數,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多。
QQ方面,騰訊采用了新的技術架構,以優化開發效率,加強安全及增強畫面體驗。新的技術架構將會顯著加強QQ未來跨平臺的產品部署。
數字內容方面,長視頻付費會員數同比下降9%至1.13億,訂閱收入則同比下降6%,主要受內容排播延期影響。騰訊正在優化內容,以滿足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今年4月,騰訊自制劇《漫長的季節》成為過去五年來豆瓣網評分最高的本土電視劇。騰訊在擴大與短視頻服務的合作,以提升長視頻內容的歡迎度,并抓住更多商業化機會。
在音樂方面,騰訊升級了收聽體驗,加強了與唱片公司和藝人的合作,從而提升了用戶黏性和付費意愿,使音樂訂閱收入同比增長30%。
增值服務業務方面
該板塊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9%至793億元。國際市場游戲收入增長25%至132億元,排除匯率波動的影響后,增幅為18%,此為受到最近發布的《勝利女神:妮姬》及《Triple Match 3D》的強勁表現以及《VALORANT》的穩健增長驅動。
本土市場游戲收入增長6%至351億元,受益于幾款最受歡迎的游戲的強勁表現,騰訊收入恢復了增長。《王者榮耀》推出“山海經”主題的皮膚系列和精準營銷方案,2023年第一季的流水創下歷史新高。《穿越火線》個人電腦游戲和《穿越火線》手游在2023年第一季的流水均創下歷史新高。
未成年人游戲時長和流水僅占騰訊本土市場游戲總時長的0.4%和總流水的0.7%,較三年前同期分別下降96%和90%。
社交網絡收入增長6%至310億元,為受游戲內虛擬道具銷售及音樂付費會員服務驅動。投資者對游戲板塊擔心頗多,游戲板塊有所恢復,可能會增強投資者信心,今年一季報騰訊對游戲板塊著墨頗多。
網絡廣告業務方面
該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7%至210億元,這是得益于視頻號的新增收入來源、小程序中廣告的增加及移動廣告聯盟的復蘇。大部分行業的廣告開支同比上升,得益中國消費復蘇,同時騰訊升級后的廣告基礎設施進一步放大了這一效益。大型電商平臺逐漸認可騰訊的服務是關鍵的用戶獲取渠道,從而增加了在騰訊的廣告開支。
騰訊升級了廣告的機器學習平臺,整合了騰訊的深度學習模型和標準化商品庫,從而為廣告主帶來更好的廣告定向能力及更高的轉化率。視頻號吸引了新的廣告主及現有廣告主的新增預算。視頻號的平均eCPM高于其他短視頻平臺,反映了廣告主對于在微信內將視頻號瀏覽轉化至小程序交易之能力的認可。
移動廣告聯盟方面,在供給側,騰訊增加了高轉化率的廣告庫存,如智能手機廠商的應用程序。在需求側,騰訊吸引了更多注重投放效率的廣告主投放,如電商平臺。
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方面
該板塊收入同比增長14%至487億元。相對于2022年第四季,金融科技服務同比加速增長,主要由于中國消費反彈帶來的商業支付活動恢復。企業服務業務的收入于期內同比增速轉正,得益于部分云服務的銷售額增加,以及視頻號直播帶貨交易相關的技術服務費首次創收。
此外,企業服務收入同比增速轉正,毛利率顯著提升。騰訊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助力大型交通項目的數字化升級,例如騰訊利用在云基礎設施、數字地圖和三維渲染技術等領域的專業能力,服務于四川省的智慧高速公路和廣州的地鐵項目。
另外,企業服務收入增長也受益于騰訊開始收取直播帶貨交易技術服務費。
各項支出及AI布局方面
在科研領域,一季度騰訊研發開支達152億元,保持歷史高位。2018年至今,騰訊研發投入已經超2200億元,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截至去年年底,騰訊在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專利申請公開總數超過6.2萬件,騰訊發明專利授權量位列全國民營企業第二。
騰訊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一季度同比下降13%至70億元,反映市場推廣活動開支縮減。以收入百分比計,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由2022年第一季的6%下降至2023年第一季的5%。
另外,一季度所得稅開支同比增長118%至人民幣115億元,乃由除稅前盈利增加、預提所得稅撥備增加及一個海外附屬公司相關遞延所得稅的一次性調整所致。
近期以來,騰訊持續在AI領域擴大布局。目前騰訊已經對外披露了“混元”AI 大模型的研發進展,它完整覆蓋了NLP(自然語言處理)、CV(計算機視覺)、多模態等基礎模型和眾多行業模型,去年四季度“混元”推出國內首個低成本、可落地的NLP萬億大模型。
去年騰訊實現營收5545.5億元,同比微跌1%;調整后凈利潤1156.5億元,同比下滑7%。不過去年第四季度,騰訊實現營收1449.5億元,同比增長1%;調整后凈利潤297.11億元,同比增長19%。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investment/11641.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