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 iOS
下載APP
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搶訂單、趕生產、忙研發、拓市場……從生產車間到實驗室,從產業園區到港口碼頭,這個春天,廣州四處一片繁忙。
在科創驅動實現制造業當家的廣州,今年依舊將“堅持產業第一、制造業立市,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列為十項重要任務之首。在連續四年工業投資穩定在千億元以上的基礎上,2023年的廣州提出了一個“小目標”:力爭工業投資超1800億元。
如何實現?證券時報記者深入廣州企業車間、產業園區、港口碼頭,探尋挺起廣州制造業“脊梁”的核心動力。
制造車間機器設備全速運轉
下午3點,午后的陽光射進布滿機器設備的生產車間里,測試人員正緊張地為生產出來的電子散熱產品做檢測,這是廣州華鉆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忙碌的一幕。“我們在疫情期間抓緊研發,給意向客戶寄送產品樣本,今年開年就收到了不少客戶的良好反饋,現在開始投入生產了。”這是一家提供電子芯片熱控制整體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集超導熱技術和超導熱器件產品的研發、設計、制造與銷售于一體,公司負責人陳文化對記者表示,此前受疫情影響業務開展受限,疫情趨于平穩后,公司加速業務布局,“這兩個月我們已經在全國多地展開需求摸底,還打算近期出國找訂單。”陳文化表示。
站在“制造立市”的起點上,廣州開始向“智造強市”前進。過去一年,廣州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制造業投資比重超過50%。
今年廣州將繼續實施先進制造業強市戰略,大力實施“強芯”“亮屏”“融網”“智車”等工程,全年安排產業類項目超800個。
華南新材料創新園便是廣州高端制造業的一個重要聚集地。據介紹,園區內當前入駐企業達520家,主要分布在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節能環保幾大類,其中新材料行業占比高達53%,另外還有近100家生物醫藥企業。截至目前,園區內有高新技術企業165家,專精特新企業65家,規上企業72家。
“今年咨詢入駐的企業量正在回升,而且入駐企業的門檻和資質更高了。”園區總經理謝澤帆對記者表示,今年園區擬成立以新材料、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為主導的華新園專精特新企業協同創新中心,加快構建專精特新企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先進制造,檢測先行。對“制造業當家”的廣州來說,強有力的檢測服務業是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廣電計量廣州可靠性與環境試驗實驗室里,一排排設備有序運轉,工程師在其中靈活穿梭,無聲而忙碌。一季度,該實驗室承接了某新能源汽車主機廠客戶兩款控制域項目,任務周期緊迫,測試步驟繁瑣。實驗室主任劉蓓輝表示:“可靠性與環境試驗實驗室的設備基本上是不間斷運轉,需要24小時留人值守。”期間,項目組除了假期全程跟進兩款控制域項目,還參與夜班輪值,嚴格按照客戶大綱,保質保量開展測試,為項目順利推進創造了條件。
這只是廣電計量公司眾多實驗室中的一個。開年以來,廣電計量在全國的26個實驗基地全速跑了起來,相當部分的實驗室測試樣品多、測試任務重,為公司搶抓了兔年“開門紅”。廣電計量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歐楚勤對記者表示,目前廣電計量各業務線、各區域都已經開足馬力,“隨著消費復蘇和經濟增長,公司今年將加速優化綜合業務布局,打造線上+線下全國服務網絡,還將有序推進廣電計量在廣州的總部基地建設。”歐楚勤表示。
基礎研究實驗室研發忙
只要系在頭頂上,就可以用“意念”操控輪椅自由行走,并對大腦發出的指令做出響應,這是廣州琶洲實驗室里展出的一個“智能頭環”,這個穿戴設備可采集腦電等多模態信號,通過大數據算法,進行信號分析,用連接頭環的機械臂來完成人腦所想的一些簡單動作。據介紹,這套設備可化身“養老助殘機器人”為特殊人群解決生活困難。而這只是琶洲實驗室里的一個基礎科研項目,記者在實驗室里看到,數十個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前沿科研項目陳列展示,涉及制造、醫療、司法、交通、城市建設等多個領域。
新年伊始,廣州琶洲的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熱火朝天,近20個企業總部項目正抓緊建設,作為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的重大創新研發平臺,琶洲實驗室同樣一片繁忙。據介紹,琶洲實驗室是廣東省為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設立的10個省實驗室之一,圍繞新一代人工智能、未來通訊技術、數字經濟等方向開展基礎研究。記者了解到,目前這個實驗室里有超過50個科技重大項目在加速推進,與此同時,有15個創新成果正在加速轉化。
基礎科研是廣州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并加速創新要素聚集、與產業鏈上下游碰撞,最終形成創新生態。琶洲實驗室所在的華新科創島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創新載體。華新科創島園區運營負責人對記者介紹,目前園區共有企業123家,從企業的行業占比來看,人工智能、數字經濟與科技三個行業合計占比超過70%。“今年以來咨詢入駐的企業有所增多,目前企業入駐率已經超過90%了。明顯感受到企業開展業務的信心和活力都提高了。”該負責人表示。
同樣聚焦人工智能和數字經濟的佳都科技在今年也迎來了更大的發展機遇。近期,廣州發布的《支持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促進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措施》指出,爭取287個新開工項目9月底前全部開工,推進1722個“攻城拔寨”項目完成年度投資5261億元,爭取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超萬億元。
“我們一直聚焦數字經濟新基建領域,對于今年的建設項目進展與新簽訂單的落地,公司充滿了信心。”佳都科技董秘趙捷對記者表示,目前公司各個“戰區”已經逐步開始簽單,并將加快趕工,力爭一季度創造較好的業績。趙捷還表示,在公司目前聚焦的業務場景中,廣州具有豐富的場景資源,可以作為公司技術的“試驗田”,如與廣州地鐵共同建立了一系列智慧軌交解決方案。
“外貿之城”煥新顏
2月19日,外籍油輪“阿麗亞娜”歷經69小時卸船作業后緩緩離泊廣州港小虎石化碼頭,這是繼2022年10月后該碼頭再次接靠8萬噸級油輪。據廣州港集團介紹,截至2月中旬,小虎碼頭完成作業船舶艘次較去年同期增長33.9%。
搶訂單、跑展會、建海外倉、開拓新市場……開年以來,廣州外貿企業開啟了“全球搶單”模式,尤其是部分商品展現出強大的市場需求。廣州港生產業務部部長范健文對記者表示,開年以來港口生產整體平穩有序,外貿糧食和外貿出口商品汽車實現較好增長,其中,外貿糧食作業量同比、環比分別增長9%、35%;外貿出口商品汽車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單月突破3萬臺,同比、環比分別增長28%、36%。
作為全國“外貿萬億之城”,2022年廣州外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09萬億元,年度規模創歷史新高,占廣東省外貿總值的13.2%。范健文表示,作為外貿商品重要的出海通道,今年廣州港將加大歐美遠洋干線拓展力度,加強俄羅斯、南美、一帶一路等方向新航線培育;還將發揮汽車業務能力和集群優勢,搶抓國內汽車出口市場機遇。
廣州在大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金融業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金融為廣州“制造立市”注入了強大動能。日前,廣州2000億元母基金落戶南沙,以“子基金+直投”模式,投向半導體與集成電路、新能源、生物醫藥與健康、先進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消費等重要產業領域。除了千億母基金起航之外,進入2月,多家金融機構加快投資布局廣州,多個金融服務新項目相繼落地,如廣東省粵科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揭牌,成為廣東省創新創業基金運作實體;廣州首家券商資管子公司萬聯資管落戶南沙……
“我們在廣州投資的項目超過20個,總投資金額超過7億元。”廣東中科科創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投資業務負責人端木梓榕對記者介紹,基金在廣州投資的項目重點分布在醫藥醫療大健康、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領域,其中生物醫藥的比重較大。在他看來,廣州堅持“制造立市”,因此涌現出不少戰略新興產業的好項目,在市場投資觸底回暖的情況下,今年公司將繼續加大對廣州的關注度,尋找更多專精特新企業和科創領頭羊企業。
資本投資的信心來自廣州殷實的上市企業“家底”。自2020年《廣州市加快推進企業上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行動計劃(2020-2022年)》實施以來,三年間廣州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64家,全市累計培育境內外上市公司244家,累計募集資金超5800億元,現有境內外上市公司數量達到218家,總市值近3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不僅過去三年上市企業增長迅速,未來發展也后勁十足。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廣州共有超400家企業納入擬上市企業資源庫進行動態管理,上市后備力量充足。“我們預計今年有4家被投企業會上市。”端木梓榕表示,在市場投資觸底回暖的情況下,公司今年將加大布局,加快挖掘科創獨角獸和培育上市公司。
消費界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傳播內容僅以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我們會及時處理,舉報投訴郵箱:Jubao_404@163.com,
本文地址: http://www.aaeedd.cn/investment/11612.html
消費界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來源于網絡,僅供免費學習參考使用,并不代表本媒體觀點。本文所涉及的信息、數據和分析均來自公開渠道,如有任何不實之處、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及時處理。本文僅供讀者參考,任何人不得將本文用于非法用途,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由使用者自負。
合作官方郵箱: hezuo@eeeck.com
投訴舉報郵箱:Jubao_404@163.com
招聘官方郵箱: rcrt@eeeck.com
關于我們
商務合作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未經書面授權不得復制或建立鏡像,違者必究。
Copyright © 2012 -2023 CONSUMER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市贏銷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粵公網安備 44030702005336號